您现在的位置: 主页 > 通知公告 > 今天是:
让孩子常怀感恩之心
作者:    文章来源:本站原创    点击数:   更新时间:2023-03-22 15:41
:2017-03-09 15:39
  当今社会,很多家长都对孩子过分宠溺,殊不知,这样其实会害了孩子。      家长溺爱让孩子不懂付出      “在家里向来都是什么好吃的都先给孩子吃,一家人都围着她转,孩子哪会有在乎我们的感受。”一位妈妈说起自己的孩子连连摇头。      调查发现,成长在溺爱家庭环境中的孩子大多不懂得感恩,他们的成长一直都是在“得到”中度过的,很少或者从来没有“给予”的机会。父母的千般疼爱,滋长了孩子自私之心,让孩子只看到自己的需要,而对他人付出的辛劳无动于衷,认为一切老师应该的,从而让孩子形成了“心中只有自己”的观念。时间长了,孩子学会了享受,变得越来越无情、冷漠。      家长很少向孩子诉说辛苦和烦恼      “平时挺辛苦的,不过觉得父母为孩子辛苦是应该的,所以从来没有向孩子诉过苦。”这位母亲说自己天不亮就起床买菜做早饭,骑自行车送女儿上学,每天如此,自己和孩子仿佛都习惯了。有一次,女儿对她发脾气,妈妈生气地说:“我每天为了你这么辛苦,你怎么一点也不懂事啊?”妈妈的话音还没落,女儿却来了一句:“不就是天天送我去上学吗?明天不用你送了,我自己去。”女儿的话深深地刺痛了这位母亲。她说:“我每天为她这么辛苦,但是她一点都不体谅我。”      多数家长表示自己有烦恼或者需要帮助时,不会主动告诉孩子,更不要说请孩子帮忙了。一些家长觉得孩子小,不明白大人的烦恼;还有的家长平时很少和孩子进行平等的沟通交流,孩子和家长有很大隔阂。      家长扼杀了孩子感恩的心      “我在一次主动帮妈妈扫地,可能扫起很多尘土来,妈妈说我干不好,以后就现也不让我做了。”10岁的吉雅说。      14岁的亚美说,自己曾试着为妈妈织了一条墨绿色的围巾,想妈妈过生日那天给妈妈一个惊喜。结果。当她把围巾交给妈妈时,妈妈竟然一点都不高兴。亚美急了,问妈妈喜不喜欢,结果妈妈说,你自己织什么围巾啊,扎着手怎么办。孩子的心一下子就冷了。      调查发现,很多时候不是孩子不愿意帮助家长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,而是家长阻止了孩子去做,家长觉得“孩子干不好,还不如自己干得快”,还有一部分家长怕孩子干活伤着、累着,所以也就拒绝了孩子要帮忙的请求。      家长重视智育,轻视德育      “干家务、记住生日这些都是小事,我们怕影响她学习,就没让她干。这几年我们夫妻俩在孩子身上投入了很多,她如果不好好学习,我们的心血都白费了。”一位父亲说。      调查中还发现,大多数父母只抓孩子的学习,孩子的学习成绩优良,他们就笑逐颜开,认为这就是孩子对自己感恩了。培养孩子并给孩子提供一切学习条件几乎成了许多家庭的中心任务。孩子从学校回来,父母不让他们干一点家长活,把他们紧紧地关在屋里学习。整理自己的物品、清洗自己的小件衣物等一些本该孩子自己做的事,父母都越俎代庖,替孩子做了。至于那些琐碎的家务活,父母更是不让做,怕影响学习。      增强孩子的感恩意识是建设感恩社会、感恩中国的关键。而要让孩子拥有感恩意识,第一步应该从家庭做起,从让孩子学会感恩父母做起。但是,通过调查我们发现,现代孩子不懂得如何感恩。其实,每个孩子天生都有感恩之心,而家长却没有很好的引导孩子,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中没给孩子提供感恩的机会。“人之初,性本善”,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,家长们既不能纵容也不能苛刻,有意识地唤起孩子的感恩行为,让感恩成为孩子生活中的一种习惯。
  • 上一篇:你懂得怎么去爱孩子吗
  • 下一篇:学习本来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
  • 发表评论】【加入收藏】【告诉好友】【打印此文】【关闭窗口